close

1.jpg

 

 

話說昨天終於還是去打了一針破傷風

原因?!

先來看看傷處吧

 

比較起沒被咬的左手

右手手指明顯粗了許多

原本只有關節在粗

到後來整個手指都快差不多粗了

 

 

 

 

 

2.JPG

 

 

拉遠來看看

明顯傷處有三處

除了紅腫  還是紅腫

 

 

 

 

 

3.JPG

 

 

翻過來看

還有兩個牙印

這根本跟被蛇咬沒兩樣=____=

 

故事從前幾天說起

胖胖灌水一個星期後

到後面幾天

小胖子居然開始吐了

 

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

雖然除了第一次量比較多到後面都是小小一攤

但吐出來的幾乎是唾液沒有東西

 

才想說第一天觀察看看

到半夜又吐了

所以隔天早上抓起胖子就來去附近的醫院

撿查異狀順便驗血看看指數

 

到了醫院

醫生說胖胖的外觀看起來沒問題

也沒脫水的樣子

所以就要來抽血檢驗

但今天的小胖胖情緒有點緊張

加上醫生的動作不夠溫柔?!激怒了胖胖

所以負責抓貓的我就英勇中標了

 

而且還試了兩三次

所以也被咬了兩三次

回過神

已經滿手都是血了

由醫生接手胖胖

 

當下的處理方式是先洗手

然後醫生有拿藥膏給我擦

 

平常是會擠血

但這次想說髒東西都流出來了

所以便沒有再去做這個動作

 

第一天其實想說它會自己好

雖然傷口有點深

但我深信被咬習慣的自己應該有十足的抵抗力

 

但是

傷口隱隱作痛了兩天

第二天手更腫了

且跟第一天一樣感覺麻麻的

 

嗯...有點擔心

可是又不想打針

有點擔心

可是又不想打針...

 

循環了一天的念頭

終於在晚上被遊說了

因為如果這東西弄不好的話

是要把患處的壞肉給挖掉的

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好

 

所以我還是乖乖到附近診所

掛了號打一針

 

 

 

 

 

4.JPG

 

 

就看到醫生在用優點消毒傷口

藥膏擦好後貼OK蹦

 

但後來那直接戳下去的一針

還是痛的讓我當場深思來打針的必要性

 

最後

原本要開抗生素的

但因為我對某些抗生素過敏

所以醫生就給了一條眼藥膏

叫我回家擦

 

 

 

 

 

5.JPG

 

 

回家看看現行犯躺在地板上的樣子

我開始懷疑

這一切根本是這小子的報復...

 

胖胖:媽媽最近情緒不穩定

       應該要學胖胖躺地板讓腦袋涼一下...

 

順道一提

胖胖今天驗的指數

ALT(GPT)  48

UREA(BUN)  17

CREATININE  1.6

TP  8.9

醫生說其實驗出來的結果 

胖胖內臟應該沒什麼問題

雖然TP有點高  但緊張抽血是會影響的

 

所以整體來說

胖胖其實應該不至於需要灌水

如果不灌水吐的症狀還是持續

那麼應該是腸胃問題要回來追蹤

 

 

 

 

 

-----------------------------------------

被貓咬傷的可能感染

 

1破傷風

何謂破傷風?破傷風是由厭氧性的革蘭氏陽性菌『破傷風桿菌』所引起,它在環境中無處不在,特別是土壤中。一旦皮膚有傷口,便乘機侵入人體,引起感染。此菌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從數天至數週不等,平均約八天左右。它會產生二種外毒素:『破傷風毒素』及『破傷風痙攣毒素』,後者造成臨床上的症狀,包括頭痛、牙關緊咬、頸部僵硬,更進一步引起全身肌肉僵直、痙攣、呼吸抑制、心律不整,最後死亡。潛伏期越短,症狀越早出現,代表病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

那一種傷口最易遭受破傷風桿菌感染?只要皮膚有傷口,即使肉眼無法察覺,都有可能遭到破傷風桿菌感染。但一般而言,傷口深度超過一公分、就醫時間超過六小時,或是傷口內有灰塵、土壤、糞便、口水,以及穿刺傷、撕裂傷、螫咬傷、子彈傷、壓榨傷、燒燙傷、電擊傷、凍傷等,是比較容易遭受感染的傷口。

 

 

 

2.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包括俊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肉菌等)。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所以如果這個區域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發生的部位,可能是以往曾經外傷的部位,或是皮膚本身已經有病變的地方。最常侵犯臉部、頸部及腳部等部位,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周邊結締組織。

其初期特徵包括紅、腫、熱、痛等症狀。

1.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

2.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

3.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

4.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

隨後其範圍會逐步擴大,同時也會出現發燒、畏寒、全身倦怠、淋巴腺腫、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而循環全身,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容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

(一)抵抗力低者:

包括糖尿病患者、痛風患者、老年人、肝功能受損、免疫力較差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嬰兒、營養不良等。這些患者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弱,較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糖尿病患者常會造成局部壞死性筋膜炎而須截肢,甚至死亡。痛風患者本來關節就易受尿酸結晶的侵蝕,因此更要小心細菌的感染。

(二)有開放性傷口者如外傷、拔智齒、香港腳等。外傷是造成細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必須謹慎處理。持續的復發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種種症狀時,就必須要特別小心,有異狀一定要就醫,有時表面的癒合並不能代表內部細菌已被徹底瓦解。對於以上幾種高危險群者來說,處理傷口處理步驟如下:

1.用大量清水沖洗:用生理食鹽水更好。

2.適度的覆蓋:避免外界的細菌進入。

3.避免飲酒:飲酒會使傷口惡化而且影響癒合。

 

治療

關於蜂窩組織炎的治療目前以抗生素為主,首先必做血液培養 (Blood Culture) 及敏感試驗 (Sensitivity Test) ,再依結果選用正確的全身性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為 Penicillin 或 Oxacillin,通常七至十天即可痊癒。但若已形成膿瘍,就必須由外科醫師做切開引流及清創的處理,更嚴重時,醫師將視病情決定是否做局部皮層重建、植皮或截肢等整型手術。

 

防治

(一)應隨時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二)感染之傷口,不論有多微小,都需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發生,若有香港腳應及早治療。

(三)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習慣,避免熬夜及酗酒等不良習慣,以免降低身體免疫力。

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可怕的蜂窩性組織炎。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505/13.htm

 

 

 

3.貓抓熱


    貓抓病是一種世界性流行病,發現于1889年,貓是本病病原體惟一的自然宿主與傳染源,這種病是由於人被貓抓傷或由貓的排泄物感染所致,其特徵為局部慢性淋巴結腫大。每當人們被感染後,表現為局部淋巴結發炎、腫大、疼痛、化膿、體溫升高,四肢出現斑疹,有時甚至出現腦膜炎,3%的病人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本病通常良性,多為自限性,一般2-4個月內自愈。

1931年首次確定其與貓之間的流行病學特徵。可能的致病因子曾疑及細菌、病毒和真菌。然而直至最近,結合傳統細菌學、微生物學和流行病學方法,才基本確定其病原體為漢賽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

 

病因

漢賽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是貓抓病的主要病原體,它是一種革蘭陰性彎曲的小桿菌,菌體細小,歸屬於立克次體的巴爾通科。

傳播方式

傳染源主要為貓,尤其是幼貓和新領養的貓,其他尚有狗、猴、野兔等,尚無人傳人的報道。帶病原體的貓並不發病。

90%以上的患者有與貓或狗的接觸史,75%的病例有被貓或狗抓、咬傷的病史。傳播模式直接接觸病原體,50%可由各種損傷,導致感染,25%無明顯皮膚損害。

 

潛伏期

    貓抓熱潛伏期3~10天。

 

臨床表現

該病臨床表現呈多樣化,輕症病例佔較大比例。

(1)原發皮損:在被貓抓、咬後3~10天,局部出現一至數個紅斑性丘疹,疼痛不顯著;少數丘疹轉為水皰或膿皰,偶可穿破形成小潰瘍,經1-3周,留下短暫色素沉著或結痂而愈。皮損多見於手、前臂、足、小腿、顏面、眼部等處,可因症狀輕微而被忽視。

(3)全身症狀:大多輕微,有發熱(>38.3°C)、疲乏及厭食、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反應、體重減輕、頭痛、脾腫大、咽喉痛和結膜炎等,結膜炎伴耳前淋巴結腫大(Parinaud oculoglandular syndrome)[帕裏諾眼淋巴結綜合徵],係貓抓病的重要特徵之一。

 

治療

抗生素治療的效果雖尚未證實,但近來有人用慶大黴素5mg/kg/d靜脈滴治療成人全身,性貓抓病獲得成功,療程5天。大多數病例在隨訪中淋巴結腫可自行消退。穿刺抽吸滲液可用以製備皮內抗原,並可改善症狀。

 

預防

減少接觸貓,與貓、犬接觸時避免被抓或咬傷,不慎被抓、咬後立即用碘酊或莫匹羅星(muprirocin)軟膏涂搽局部,並對抓傷處及附近淋巴結勤加觀察。另外限制寵物貓接觸病原,如限制外出等也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貓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
  會造成長期且廣泛的菌血症,但大部份的貓較少出現病症。有些貓可能會出現暫時的淋巴病變,若是第一次感染則會發燒,但很少會有持續的症狀出現。

@貓若是感染此病,要如何得知?
  可抽血做間接螢光抗體試驗測試,若菌血症存在,有時可由貓的血液中直接培養得到菌體。

@哪一種貓較可能被感染?
  小貓最容易發生菌血症,尤其是帶有跳蚤的小貓,常是疾病的傳播者;另外,野生的貓比寵物貓易受感染。

@菌血症會遲續多久?
  仍未被證實,但許多報告顯示菌血症可在一年或更久時間後被偵測到,有些是忽隱忽現,所以有時可能無法被培養出來。

http://big5.aqsiq.gov.cn/gate/big5/wsjyjgs.aqsiq.gov.cn/lxjk/lxxgjb/lxxgjbM/200610/t20061027_9604.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0319318

 

 

 

4.狂犬病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幾達100%。狂犬病初期呈現的症狀有非特異性的,如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或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在2~6天內(有時會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種桿狀病毒, Lyssavirus屬。所有這一屬的病毒抗原皆相近,但使用單株抗體或核酸排序,可以區別源自不同地區或動物的病毒。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一)本病之發生屬全球性,主要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小孩。
狂犬病原屬動物的疾病。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8年公告,目前無動物狂犬病病例之國家或地區,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瑞典、冰島、紐西蘭、日本、挪威(Svalbard群島除外)及美國夏威夷州。
(二)臺灣狂犬病疫情:臺灣早在光復前的日據時代,即已有發生狂犬病的紀錄。而臺灣在光復後狂犬病流行情形的記載是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其中以1951年發生238例,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但是透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自1959年起臺灣即不再有人的本土病例,1961年1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目前臺灣為狂犬病非疫區。
(三)臺灣病例概況
臺灣於2004、2005、2006、2007及2008年確定病例均為0例,每十萬人口確定病例數均為0。

 

四、傳染窩(Reservoir)
在開發中國家,犬、貓為主要的傳染窩。野生動物如蝙蝠、浣熊、狼、土狼、胡狼、鼠鼬及其他會咬人的哺乳動物。鼠、松鼠、兔子也有少數的例子被感染。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即從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隨著抓、咬所造成之傷口而進入人體(少數經由皮膚剛受傷的傷口、黏膜)。因動物會舔牠們的腳,故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爪子抓傷也是危險的。
人類患者之唾液也有病毒,理論上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是有可能的,但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亦曾發生死於中樞神經疾病病患,經角膜捐贈,傳染狂犬病至受贈者。蝙蝠群居的山洞或進行病毒培養的實驗室也有可能經空氣傳染,不過很少見。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通常為3~8週,偶而短於9天或可長達7年;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布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一般狗、貓自臨床症狀出現前3~7天(很少超過4天)開始,以及整個病程都具傳染力。但報導指出衣索匹亞狗狂犬病病毒株自臨床症狀出現前14天即具傳染力。在某一研究中,蝙蝠在臨床症狀出現前12天即可分泌病毒;另一研究顯示,臭鼬在臨床症狀出現前8天即可分泌病毒,在死亡前約可分泌病毒長達18天。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幾乎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有感受性,但與病毒株別有關。人類較其他動物不易受到狂犬病感染,在伊朗的研究顯示,人類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未經治療的情況下,約有40%發生疾病。

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6507&ctNode=1733&m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RILGRIL 的頭像
    APRILGRIL

    嘟嘟胖胖生活日記

    APRILG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