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ii
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面對肚子裡存在著一個小小的生命…,新手媽媽除了忙著面對身體的變化外,為了肚子裡寶寶的健康,耳邊許許多多的孕婦禁忌及家人關切的聲音,也讓準媽媽們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聽?
特別是對於家裡原本就有養「毛孩子」的準媽媽們,最常聽見的問題大概就是「懷孕還能不能養貓?」「養貓會造成弓蟲感染,會生出畸型兒?」「養寵物會讓小朋友過敏更嚴重?」…等等。雖然對家裡的「毛孩子」不忍心,但種種恐怖的說法以及家人強勢的態度,似乎讓懷孕中意志不堅定的準媽媽們,不得不為了肚子裡寶寶的安危著想,選擇退讓,進而被迫讓家裡的「毛孩子」另居別處,甚至含淚拋棄?
養貓會導致流產?
貓糞便裡弓蟲惹得禍
但,真的是這樣嗎?養寵物對肚子裡的寶寶真的是有害的嗎?今天讓我們從最常聽見、新手媽媽們最擔心的,「懷孕養貓可能會導致流產、畸型」說起。
養貓會導致流產甚至生出畸型的小朋友,一般約略聽過這個說法的朋友可能知道,這個說法的來源,並不是說貓咪本身對孕婦的影響,而是指貓咪的糞便裡存在弓蟲,孕婦因為接觸進而感染弓蟲,造成對肚子裡寶寶的傷害。
既然問題來自弓蟲,那麼我們接著就要提到大家最關心的兩個重點了:到底怎麼樣才會感染弓蟲?而一般養貓造成懷孕感染弓蟲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新手媽媽們別擔心
貓咪傳染弓蟲沒那麼容易
弓蟲,我們一般又稱弓漿蟲或弓形蟲,人類傳染的途徑主要是食用生肉以及接觸土壤。弓蟲可以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及冷血動物,所有的哺乳類生物都可能成為其中間宿主,而受其感染。由於貓咪是唯一能夠支持弓漿蟲之有性/無性生殖的最後宿主,也因此在該寄生蟲的生命週期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麼要怎麼樣貓咪才會傳染弓蟲給孕婦並影響胎兒呢?下面有五個必要條件:
一、貓要初次感染弓蟲:貓一旦感染過弓蟲,便會對其免疫,鮮少再度受到感染。因此唯有在貓初次受到感染時,排泄物才可能帶有卵囊。也就是說,如果是野貓,會因為環境獵食習慣而感染,那麼在成貓階段,通常早就過了「初次」感染,而不會傳染弓蟲給接觸的人類;而以家貓來說,如果餵食習慣為飼料罐頭,且無放養自行獵食生肉的習慣,基本上牠們沒有傳染弓蟲的感染源,當然就更不可能傳染弓蟲給飼主。
二、孕婦是懷孕期間第一次感染弓蟲:「弓蟲檢驗」結果如果為陽性,表示孕婦曾經感染過弓蟲,醫生可以從抗體數量判斷感染時間,由於抗體通常於弓蟲感染後兩個星期產生,且終身免疫,因此,如果婦女於懷孕前即有被感染過,因為有抗體的關係,就沒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
三、孕婦在貓咪初次感染後的兩週內,接觸到卵囊已孵化的糞便:卵囊並非立即具有傳染性,而是需要一到五天的時間孵化,因此家裡如果貓砂每天更換的話,就不太可能接觸到具傳染性的卵囊。
四、接觸到具有傳染性的糞便後,直接碰觸嘴巴:由於卵囊是由口攝入而傳染,飼主必須先接觸到具有傳染性的糞便後,在沒有洗手的情形下碰到自己的嘴巴,或者有直接親吻愛貓習慣,才有可能感染。
五、即使是初次感染,也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會傳染給胎兒:弓漿蟲的感染率是隨著娠妊的進展而逐漸提高的,以每三個月為一期來計算,感染率分別是第一期15%,第二期30%,第三期60%。然而因感染而致畸胎的比率則是愈前期愈高。
感染弓蟲的途徑
比起貓咪更該擔心生肉
簡單來說,對於家中已經養許久的貓咪而言,要有能力影響胎兒的機率幾乎是不可能,因為以環境互動沒有大變動的前提下,貓咪如果會感染弓蟲,初次感染的時間早就已經過了,所以牠沒有辦法再排出具弓蟲感染力的糞便;而對準媽媽們來說,更不用擔心,因為如果會因為貓咪感染弓蟲,那麼孕前感染所生的抗體,反而讓弓蟲沒有傳染給寶寶的機會。
當然,沒有人願意拿寶寶開玩笑,所以如果在孕期面對新進家裡的小貓,會建議準媽媽們,將挖貓砂的重責大任轉交給準爸爸,且天天挖貓砂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另外,在面對街上的小貓們,也提醒互動盡量別以直接接觸為原則,並且互動後要記得洗手。
歸納以上資訊,這裡要告訴準媽媽們的是:因為懷孕擔心弓蟲,而拋棄跟著自己許久的貓孩子們,實在是一個很荒謬的行為。寵物沒有能力出聲為自己辯解,如果連主人都寧願為不清楚的恐懼選擇放棄牠們,那麼當初決定永遠相伴的承諾,豈不顯得廉價又可笑。
下一次,當身邊有家人朋友提出同樣的疑慮或「好心」的建議時,準媽媽們該安心知道,比起送走家裡的貓孩子們來避免感染風險,半生的牛排還有沒完全熟透的涮涮鍋肉片,才是更實際該小心的!
關於弓漿蟲(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
簡述:
弓漿蟲感染症是由弓蟲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弓蟲是一種寄生在細胞內的原蟲,是分布於全球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發生。
感染對象:
弓蟲可以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及冷血動物,所有的哺乳類生物都可能成為其中間宿主,而受其感染。但貓是唯一能夠支持弓漿蟲之有性/無性生殖的最後宿主,也因此在該寄生蟲的生命週期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弓漿蟲的生命週期:
弓漿蟲主要以三種形式存活,有性生殖所孕育出的卵囊(Oocyst)會附著於食用了含有弓漿蟲組織囊體(tissue cysts)的貓的小腸內,這些卵囊內有具感染力的生殖芽孢子(sporozoites),將於貓初次受感染的兩週之內形成,這種情形多半發生於戶外獵食的幼貓身上。
具有傳染性的卵囊一旦形成,便可以存活在泥土裡長達五年。速裂殖子(tachyzoites)是快速無性分裂的弓漿蟲,生成於宿主細胞還來不及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之前。但只要宿主的免疫反應開始作用,有機體的分裂便會減慢下來或是停止,並且以慢裂殖子(bradyzoite)的形式保留在組織囊體之中。
只要是染有弓漿蟲的中間宿主身上都可以發現這些組織囊體,通常存在其肌肉、肝臟或腦部。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能帶有組織囊體,而如果這些動物的肉在未經烹煮的情況下被吃進肚子裡,便可能感染給人類。
人類感染弓漿蟲最常見的機轉有三。最常見的是未烹煮的肉類,其中帶有包裹於組織囊體的弓漿蟲慢裂殖子。這些組織囊體可在8%的牛肉、20%的豬肉,以及20%的羊肉當中發現。直接攝入具傳染力的卵囊則是比較少見的傳染方式,而且與貓直接接觸並不太可能傳染。
傳播方式:
人類傳染弓漿蟲的途徑主要是吃生肉和接觸土壤。
1.經口:食入帶有包裹於組織囊體的弓漿蟲慢裂殖子且未經煮熟的牛、羊、豬肉或雞蛋,此為主要傳播方式。
2.經皮膚:屠宰場的獸醫、工人本蟲陽性者特別多。
3.人工傳染:經口、鼻、創傷、腹腔、腦內、輸血、血管內注射均成立。器官移植。
4.胎盤:豬特別多。
5.昆蟲:由吸血昆蟲為媒介而傳播
6.交配或哺乳:精液中有原蟲
7.貓:貓腸之潰瘍處亦有本蟲存在,且在某些時期透過糞便排出的卵囊,污染食物或器械而間接傳染
潛伏期:
感染弓形蟲到出現臨床症狀之間的潛伏期為10~23天。
發病症狀:
一般人:
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孩童中,少部份病患會出現明顯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為淋巴結腫大,病人常會有倦怠感。另外偶爾會發現病患有發燒、喉嚨痛、斑樣或丘狀樣紅疹、夜間盜汗、肌肉酸痛及肝脾腫大等症狀。
大部份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除非其有嚴重且顯著器官傷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的抗微生物製劑治療。僅有視網膜脈絡炎或明顯的器官傷害得的病患需要特別治療。
孕婦:
懷孕婦女如果是懷孕期間第一次感染,會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不過如果婦女於懷孕前即被感染,就沒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
胎兒:
若於胎兒時發生腦部感染,可能會有水腦症、小腦症、視網膜脈絡炎及癲癇發作等後遺症。嚴重感染的病嬰可能會胎死腹中或在出生後數天內死亡。
新生兒:
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弓蟲病後,出生時85 %沒有任何症狀的,不過經過幾個月後,新生兒會開始出現視力不良、學習障礙和心智發育遲緩等現象。若於胎兒時發生腦部感染,可能會有水腦症、小腦症、視網膜脈絡炎及癲癇發作等後遺症。
預防方法:
1.肉類食用前要以66℃以上加熱或煮熟,肉類貯於-20℃滿24小時,在烹調的過程中應避免試吃。
2.接觸過生肉的物品都要以肥皂水、清水洗淨。
3.戶外小孩玩耍的沙盒要加蓋,並防止野貓進入。
4.進行園藝工作或其它可能接觸到被野貓糞便污染東西的工作時,應配戴手套。
5.食用的蔬菜應清洗乾淨,特別是自己庭院種植的蔬菜。
6.居家環境應加強消滅老鼠、蟑螂、蒼蠅,並且防止其它動物進入。
7.家貓應餵食乾飼料、貓罐頭、或煮熟的食物,避免餵與未經煮熟的肉、內臟、或骨頭。
8.每天換貓砂,需要清理時,應戴手套,清理後必須洗手。
9.豬舍應控制貓鼠進入及防範飼料被貓排泄物污染。
10.屠宰肉品應嚴加管理。
預防接種建議:
弓形蟲感染症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之疫苗。
資料來源:
http://qzpm.pixnet.net/blog/post/10892799-%E5%BC%93%E8%9F%B2%E7%97%85-(toxoplasmosis)-
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社團法人台灣認養地圖協會FB:『懷孕可不可以養貓?』關於弓漿蟲症你一定要知道的真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