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參與,促進了改變的可能!

dog 

cat

[轉錄]民間團體推動桃園新屋收容所各項問題改善行動

共同聲明稿

日期:2009/2/24

民間團體推動桃園新屋收容所各項問題改善行動,繼2月16日與桃園縣農業發展處蔡宗烈處長面對面討論溝通後,2月20日下午2:30,蔡處長針對16日尚未能釐清的部分爭議,親自前往新屋收容所視察,並再度與防疫所傅學理所長、第四課馬英萍課長、高瑜婕醫生、收容所溫金洲醫生、李姚麗醫生、及所有工作人員,面對面討論各項問題。全程並邀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成員參與。

 

蔡處長於溝通時充分傾聽民間團體意見,展現解決問題誠意,並與兩會代表商討各項改善對策,最後達成共識如下:

一、 「檢疫作業區」犬隻認領養及開放方式:

44072020.jpg

* 即日起每週二、四、六配合收容所作業時間,開放民眾前往參觀及認養。收容所將提供民眾取用口罩、消毒水、洗手設備等。民間團體及義工於周六人潮較多時,協助引導民眾,並做機會教育介紹各項認養規定、動物狀況、動物福利知識等。
** 另每週一、三、五,收容所作業仍以內部行政、絕育手術為主。民眾尋找失蹤家犬、貓,先以照片辨識。若無法辨識,或仍覺須至「檢疫作業區」尋找,可在收容所獸醫、工作人員、或義工的伴同下進入。確定要領回的動物後,再辦理領回手續。

二、 收容所內新進不足七日的動物可辦理預約認養。滿七日後的動物,若民眾有意認養,純種犬貓由收容所施行絕育;混種犬則鼓勵民眾善用縣府絕育補助經費,自行帶往合約動物醫院安排絕育。

三、 防疫所已提案向農委會爭取經費將「野生動物暫留區」改建為「小型犬、幼犬認養區、及術後恢復區」。目前先以簡便鐵籠,增加幼小犬認養機率。

四、 犬隻檢疫區內之「哺乳區」、「術後恢復區」為顧及動物福利,能讓動物充分休息靜養,均只開放通過培訓之義工進入。

五、 貓舍按現行規定,劃分為「開放區」及「醫療區」。前者開放民眾認領養;後者不開放,只由獸醫師、動物照護員、通過培訓的義工進入協同照顧。兩區貓隻都可由義工協助拍照,增加網路送養機會。

六、 目前收容所固定安排絕育的時間為每週一、三,平均每週手術量約10隻狗、7隻貓。如因檢疫區開放增加認領養機率,而增加手術量,為促進效率,避免已被預約認養動物留滯收容所無法領出的狀況,民間團體將徵求獸醫志工,或聘請專職獸醫協助。

七、 義工將協助行政作業及動物管理資料健全並公開上網,以利民眾查詢。
蔡處長在兩次會議中,展現對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以開放態度傾聽民意、面對問題,協調防疫所、收容所幹部與工作人員,與兩會代表溝通,並達成以上共識。2月16日所提出的「開放檢疫作業區、設置醫療恢復區、公開動物管理資料」三大訴求,基本上已獲得解決。

由於流浪動物數量龐大,收容動物量有增無減。在收容管理工作壓力大、疏忽又難免的情況下,義工與管理階層長期處於「對立」氛圍。如今民間團體與新屋收容所能有這樣的共識應該是重要的一步。

共識的基礎或許仍然微薄,維持共識的努力也需所方與義工共同努力。但我們願意先取消抗議活動,讓雙方的互動能回歸常態。未來共同透過資訊公開、義工參與、合作發展的機制,協助收容所提昇動物福利、發揮教育功能,落實飼主責任觀念,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

我們再度感謝所有關心動物收容所議題的民眾,以及主管機關--桃園縣農業發展處,共同促進了這次的改變!全台灣各縣市的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部分仍有資訊不夠公開、甚至阻擋民眾看見「真相」的藩籬有待突破,但透過每ㄧ個人落實行動,政府機關能放開胸懷接受監督,「改變」就能在每個縣市、每個社會角落、每項公共議題中醞釀發酵。

以上聲明由兩會撰寫提供,並經桃園縣農業發展處、動物防疫所過目,無異議後公佈。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 陳玉敏 02-22398105-6 / 0910-150-908
桃園縣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理事長 鄧巧玲 0935-451-3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RILG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